“现在,手机扫二维码就能查询到气瓶基本信息、检验信息和充装信息……”3月23日,在重庆奉节一家瓶装液化气充装站,开展公益诉讼“回头看”的奉节县检察院检察官正在查询核对瓶体是否到了报废年限。
不仅如此,该充装站还严格划分新瓶区、旧瓶区和废瓶区,所有气瓶一到使用年限即严格报废,让灌装液化石油气用得更放心。
小气罐,大安全。罐装液化石油气是当地生产生活的主要燃料来源,而一旦出现罐体破损、气体外泄,极易引起火灾、爆炸等安全事故。正因如此,瓶装液化气充装供应场所、液化气罐管理环节,成为检察机关强化监督、能动履职的重点。
对整改情况进行现场回访
“有时候生意好,卖的气罐多,也管不了那么多。”2021年12月,奉节县检察院在公益诉讼履职中发现,2家瓶装液化气充装站、供应点存在回收空瓶与实瓶混装、应报废气罐重复使用、气罐管理不规范等问题,充装站工作人员的一番话更是引发检察官的疑问,不规范管理是不是普遍现象?
今年1月,该院结合重庆市检察院发布的《公益诉讼巡查指挥令》要求,扩展调查范围,对县城、乡镇另外8家瓶装液化气充装站、供应点进行实地调查,又发现了残液处理不到位、工作人员管理不规范等4项问题。
据奉节县检察院副检察长、该案承办检察官姜宏介绍,对这类特种设备,国家有更加严格的监督管理规定,瓶装液化气安全生产作业的行业监管部门是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而液化气罐安全的监管部门是市场监管局。
1月26日,该院分别向该县经信委、县市场监管局送达公益诉讼诉前检察建议,通报了对10家瓶装液化气充装站、供应点的检查情况,建议两家建立监管长效机制,加强日常管理,及时督促企业消除液化气罐的填充、保存、运输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隐患。
“目前,已经在2家瓶装液化气充装站建立气瓶追溯系统,对气罐进行‘大数据’管理。”3月18日,两家单位分别回复检察建议,该县市场监管局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燃气气瓶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并对5家问题企业进行立案查处,而当地经信委也对辖区瓶装液化气充装站、供应点开展抽查和不定期联合执法,并正在牵头完善监管长效机制。整改过程中,奉节县检察院全程持续跟进,实时了解瓶装液化气安全整改情况,确保整改措施完全落实到位。
近年来,奉节县检察院积极探索办理安全生产领域公益诉讼案件,去年8月与县应急管理局会签《在公共安全领域加强检察公益诉讼协作配合的意见》,2021年以来共办理安全生产领域公益诉讼案件11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