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来得正好,快帮我看看公司新制定的工作流程还有问题没得?”8月7日,前去某汽车租赁公司回访的南岸区检察院检察官们刚进门,该公司负责人赵某就迫不及待地往他们手里塞了一堆文件。
身份审核、流程把关、法务设置……检察官们看到这些规范有序的制度,不禁欣慰地点了点头,“赵总,你们改进得很快嘛,相信以后再也不会轻易受骗了!”
该公司到底经历了什么?事情还得从去年11月说起……
不翼而飞 · 租出的车竟然被卖了
“您好,您所拨打的电话暂时无法接通……” 2019年11月19日,位于南岸区的某汽车租赁公司员工例行联系租车人张某时,怎么都无法打通对方的电话。“一股不好的预感让我们立马警惕了起来。通过查看安装在车里的GPS定位,我们惊讶地发现一直正常运行的GPS却出现了异常,车子很可能已经脱离我们的掌控了。” 至今,赵某回忆起公司当初被骗仍心有余悸。“后来,我们四处打听寻找,得知车已在成都二手车交易市场被卖了,这才赶紧向公安机关报了警!”
2020年6月30日,南岸区公安局将案件移送到南岸区检察院审查起诉。“时间对于企业来说就是金钱,我们办这类涉民企案件一定要快、准、精,最大限度为企业挽回损失。”南岸区检察院检察长李大槐决定亲自办理这起案件。
案卷材料审阅完毕后,这场租车骗局的来龙去脉浮现出来:犯罪嫌疑人张某由于经济拮据,伙同之前认识的钱某(另案处理)共谋采取租车变卖的方式获利,由张某作为租车人出面租车,钱某联系租赁公司并负责变卖。随后,张某以跑滴滴的名义与某汽车租赁公司签订了一辆现代K4轿车租赁合同,并支付了第一个月租金。车子到手后,张某又伪造车辆质押借款合同等卖车手续,将车交给钱某开至成都市武侯区二手车交易市场进行出售。
仅仅半个月时间,南岸区检察院就将该案依法提起公诉。2020年8月5日,张某以合同诈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个月,并处罚金二万元。
顺藤摸瓜 · 发现租车管理漏洞
“一份租赁合同、一个月的租金,车子就被骗走了……”李大槐意识到案子虽然顺利办完了,但这件事情并不简单。他发现,这个犯罪团伙的成员基本都是惯犯,且流窜多地作案。“犯罪分子手法娴熟、合作密切,显然不是第一次干这个事情,他们选择来重庆对受害公司‘下手’,也绝非偶然,难道是早就发现了租车公司管理制度上有漏洞可钻?”
带着内心的疑问,李大槐带领南岸区检察院涉民企办案团队重新梳理该案证据,对犯罪嫌疑人的供述、被害人陈述等诸多细节进行仔细分析,到被害企业现场调查,查阅公司管理制度,亲自体验租车环节……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他们发现该公司在租车客户审核、车辆管理、公司法务等环节确实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漏洞。
发现漏洞说明还为时不晚,及时堵漏建制才能以绝后患。为了更好的发挥检察职能,有针对性地保护民营企业健康发展,检察官们又从该院近年来所办理的其他租车型合同诈骗案件中寻找蛛丝马迹。“从2016年至今,我院共办理了8件租车型合同诈骗案,涉及15家公司,综合分析其作案手法、组织结构等后,我们发现,被骗的公司或多或少在租车风险把控等环节上都存在问题。”李大槐谈到,“我们把这些问题都找出来,就能够有的放矢去帮助企业。绝不能让租车风险防控问题成了企业发展的大阻碍”。
防微杜渐 · 检察官送上防骗指南
“明察秋毫,执法为民”——8月7日,李大槐检察长代表南岸区检察院从该汽车租赁公司负责人赵某手中郑重地接过了锦旗。“太感谢南岸区检察院了!不仅为我们公司挽回了损失,还帮助我们填补了车辆安全和人员管理上的漏洞,更是为我们公司未来的发展清除了障碍。”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天,南岸区检察院还特意邀请辖区汽车租赁协会15名企业家代表走进检察机关,参观服务民营经济展览厅,向租车协会现场送达检察建议,并专门为他们“量身”打造了一堂“租车行业”法治课。
“对租赁车辆进行严格管理,要求租赁车辆只能在限制范围内使用;设置专门的公司法务人员,针对租车型诈骗案件进行专业研判;利用行业协会等平台收集相关案例,防范经营风险……”法治课上,检察官助理顾杰图文并茂,讲解如何防范租车被骗,并将租车行业其他可能出现的作案模式、惯用手段等为企业家代表们进行详细介绍,“我们力求用简单易懂的方式为他们做好普法宣传,切实提高租车公司的防控风险意识。”
针对“教学”内容,企业家们纷纷结合自身实际踊跃提问,“我们今后如何规范合同?”“在发现被骗后我们第一时间该怎么固定证据?”“审核客户时问什么问题更好?”检察官们都一一耐心解答。
“今天的法治课就是一场‘及时雨’,对我们整个租车行业都有很大的帮助,衷心感谢检察官!”另一家汽车租赁企业负责人肖某说。
“全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是检察机关的重要职责,希望我们采取的相关举措能够增强各个企业的经营信心,帮助大家营造一个良好、健康的经营环境”李大槐最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