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IPv6网络
当前位置:首页-典型案例
典型案例
情贪梦断逃亡路
时间:2005-01-25  作者: 本站通讯员   新闻来源: 【字号: | |

     人生如梦,亦幻亦真,为善为恶,在乎于一念之间。幸福是一种自我感觉。在不同的人生观、价值观支配下,人们会选择不同的方式去追求、去诠释。真正的幸福是自己勤奋创造的结果,而不是向他人,向社会贪婪地索取。

   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大变革中,掌握公共权力的贪婪者总是期望把自己手中的权力异化为追求个人幸福的工具,疯狂地进行钱权交易,权色交易,攫取社会财富而养肥自己。然而,这种靠偷来的所谓的“幸福”不过是醉生梦死的过眼云烟,最终,留给他们及其亲人的却是挥之不去、刻骨铭心的悔恨与悲伤。本文主人公杨明国贪污公款,着魔“三陪”情,梦断逃亡路的事实就是最好的例证。

                                            生活变味  吃喝嫖赌上了瘾

   杨明国出身在一个农民家庭里,高中毕业后,他被招进了供销系统当工人。1992年5月,他应聘到重庆市潼南县檬子乡政府计划生育办公室当干事,以后又被提升为该乡计划生育办公室主任、分管此项工作的副乡长。杨的妻子梁某在一家乡镇企业工作。婚后,夫妻感情很好,生有一聪明伶俐的儿子。虽然夫妻两人工资较低,但日子过得还算顺心。特别是他们的儿子聪明勤奋,在班上学习成绩名列前茅。儿子成为他们生活中的骄傲与自豪。

   然而,世事难料,人心会变。1993年3月,杨明国妻子所在企业停产关闭,为了方便下岗的妻子进城经商,他们在县城购置了一套住房,把全家的户口迁到城里,日子也因增加了费用而过得紧巴巴。由于经济问题,他们的生活也开始出现小磨擦。最开始,杨明国能够忍气吞声面对妻子的唠叨与吵闹,久而久之,他打破了沉默开始与妻子针锋相对,争吵后赌气离家,在外留宿,与结交的社会朋友酗酒、打牌。儿子的学习因他们的争吵受到影响,成绩逐渐滑落下降,受到了老师的严厉批评。为了排解心中的忧郁、儿子加入了逃学的行列,开始整天泡网吧。杨明国夫妻间风云再起,,从互相抱怨到大吵大闹,一气之下,杨明国婚后第一次动手打了妻子,妻子赌气跑回了娘家。

      1997年6月,杨明国带着排解忧郁的心情到越南公费观光旅游。在异国他乡一个酒后的夜晚,寂寞苦闷的他突破了长期坚守的道德底线,走进了灯红酒绿的夜总会,与妖艳的“三陪女”泡在一起。一夜风流缠绵,催生了他的“三陪”情结,回国后很长一段时间里,他都沉浸在婚外情的回忆之中。

   有了异国他乡那一夜风情,酗酒与嫖、赌成了他生活中渲泄烦恼,寻欢作乐的三件大事。婚外偷情,被婚外女人爱和爱着婚外女人,他自认为选择了一种新鲜的富有刺激的活法。他后悔自己以前活得太累太傻,生活在幸福的谎言里,总是事事为家为妻子、儿子着想,全然不顾及自己的感受,到头来还是落得个妻嫌子不爱的下场。人生苦短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从此以后,杨明国常以工作需要招待客人为幌子,出入酒吧,歌厅。他的亲朋好友好心劝他:酒喝多了会伤身,经常出入歌厅、酒吧,夜不归家会伤夫妻感情。杨明国把这些善意的忠告视作妒忌而置之度外,我行我素。他不愿从昔日恩爱的妻子身上找回爱与被爱的感觉。他甚至认为妻子能给他的一切,“三陪”女那里同样能得到,而“三陪女”有的温情,妻子却不能给他。

   家,没有了往昔的温馨,儿子,不再是他的牵挂与未来的希望,反倒成了他追求个人自由,享受生活的羁绊与枷锁,“三陪”情就像迷乱心智的毒品一样浸入了他的骨髓。

                                         为“爱”买单 贪污公款奔“钱”途

   杨明国所在的工作单位离县城30多公里,回城的公路因年久失修而坑坑洼洼,凹凸不平。原来开往该乡的客车也因此停开了。一次打的回县城,杨明国与靓丽的“的妹”攀上了交情,相约租用她的车,“的妹”保证他随时用车。从此之后,在檬子乡通往县城的公路上,乡亲们经常看到一辆红色的士载着春风得意的杨明国在飞奔。

   俗话说: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美人投怀送抱必须有所图。美酒可以使情爱浓烈入味,然而当你从宿醉中醒来,你就会发觉她不过是花钱买来“梦游”的麻醉剂;婚外偷情中的山盟海誓听起来似乎比初恋时更加动人、更加激荡人心,但必须有金钱的滋润,这种奢侈的“爱”是建立在金钱基础上的,对于每月工资只有几百元的杨明国来说,这份昂贵的“爱”仅靠这点工资是无法长久经营的。

   初时,杨明国为了延续这份“爱”在亲朋好友中谎言借贷,玩起了折东墙补西墙的把戏,久而久之,这套把戏被拆穿了真相,债主们天天登门向他讨债,吓得他躲在乡下不敢回家。

      我的“钱”途在那里?在穷困无助之中,杨明国经过一番绞尽脑汁的冥思苦想,把捞钱的目光投向了自己掌管的计划生育罚款上。杨明国自被招聘为干部后,一直从事基层计划生育工作。因此,他对这项工作的各个业务环节十分熟悉。为了贴补自己在吃喝嫖赌上的开销,他打起了在公款报销上钻空子的主意。于是,他想尽一切办法亲近刚从学校分配到乡计划生育办公室的出纳员严某,在工作生活中对严某嘘寒问暖,关怀备至,并经常把他拉在一起吃吃喝喝,打牌娱乐,终于诱使严某上了他设计的贪污贼船。杨、严两人勾结在一起,利用职权,采取收入不上帐,头大尾小,支少报多等手段大肆贪污计划生育罚款与专款。

      1998年3月严某调离该乡后,杨明国改用收款打白条的手段,截留隐瞒计划生育罚款据为已有。 1999年3月,该乡原计划生育指导站站长樊某调离时,将10多张空白的非行政事业单位的收据交给了杨明国,杨接过手后大喜过望,他正愁严某调走后,断了他利用票据贪污公款的“钱途”,樊某交给他这些收据时相互又没有办理移交手续,用它去捞钱,不易被人发觉,即使出了问题也会成为无头公案。因此,他肆无忌惮地用这些票据,先后收取了20000多元的罚款,用于他吃喝嫖赌的开销。

   此外,杨明国还利用从村干部处透支罚款,想尽办法从合作基金会贷款等手段“弄”钱,以满足他所谓的“爱情”需要。

                                                   仓皇出走 天涯何处能藏身

       2000年6月下旬,重庆潼南檬子乡党委主要负责人耳闻杨明国吃喝嫖赌和以乡计划生育办公室的名义到处借钱的情况后,引起了他的警觉,便暗中派中进行了初查,发现了杨贪污计划生育罚款的嫌疑。这位负责人委婉地提醒杨在生活要检点,要公私分明。杨从这位负责人的谈话中隐约地感觉到了自己面临的危机。想到自己的罪行暴露后将受到党纪国法的严惩时,他当时吓出了一身冷汗。他已记不清自己吃喝嫖赌,贪污挥霍的公款到底有多少。于是,他想到了潜逃。

      2000年7月1日,杨明国以回老家探望生病的兄长为借口,向乡党委书记请了一天假,回到县城的家后,他匆匆忙忙地从家中取出仅有的2000元人民币和其兄杨明成的身份证,到了他常去的那家歌厅,与曾经给他欢笑的“三陪女”抱头痛哭,相互倾诉离别之苦。随后,他赶到了长途客车站。

    在候车室里,杨明国一面不断地抽烟,一面盘算着出逃的打算。如果选择附近省份城市落脚,虽然易于与亲友保持联系,打探消息,但容易撞见熟人,不易久藏。如果选择关外或沿海城市落脚,虽说易于隐藏;但又有语言交流困难,难以谋生。杨明国反复掂量,拿不定主意。最终他不由自主地登上了开往绵阳的末班客车。老天爷突然变了脸,一时间黑云满天,狂风拔地而起,卷起公路上的沙石哔哔啪啪地打着车窗。暴雨来了。看着在雨中穿梭的客车,熟悉的街道在眼中逐渐消失,杨明国不禁心生一丝悲凉。唉!今日挥泪别故乡,来年何时是归期?

   客车摇摇晃晃地到了四川省绵阳市。杨明国下车后钻进的士到郊外,找了一家小旅馆以其兄杨明国的身份证登记住下。白天他让老板娘给他买饼干代食,到了晚上他溜上街到餐馆吃夜宵。在街上,他老远看见有警察,就会惊慌失措地钻进店铺隐藏。听见警笛声,他也会心惊肉跳,全身发抖!他觉得身边时时刻刻都有无数眼睛在监视自己。一到晚上更是恶梦频频,难以入眠。由于绵阳离重庆潼南只有半天的路程,来这座城市办事和在这座城市工作定居的潼南人太多,他担心假若有一天偶然撞见熟人,自己的身份会被识破。于是,在绵阳呆了十天后,杨明国又仓皇地登上了福州的客车,期望在那座陌生的城市里找到无忧的栖身之地。

   到了福州市区,杨明国在车流如潮,满眼陌生人和陌生口音的异乡,心里有了安全感。他一处一处地游览报栏中有关招工的信息,企望能从中找到他适合的工作,维持生计。然而这些公开招聘的信息都要应聘者持有本人身份证才能应聘,而且必须到当地派出所去办理暂住证,他不敢去冒险,无奈地放弃了从公开资讯中寻求职业的打算。杨明国在福州市市区流浪了一个多月,仍未找到工作,携带的钱花光了,晚上睡在车站,码头的候车、候船室里,饥寒交迫的日子折磨得他枯瘦如柴,奄奄一息。他也曾想去乞讨,但又放不下脸面,咽不下乞讨而来的残汤剩饭。绝望之中,他拖着沉重的步伐,走到了茫茫的大海边,准备葬身鱼腹,了却残生。泪眼迷蒙之中,他仿佛看到无助的儿子在撕心裂肺般呼救,于是他又停止了走向死亡的脚步。

   我现在不能死!我死了,无职无业无依靠的儿子怎么独活?我死了儿子会发疯,会去找人报复,步自己犯罪的后尘,自己就是死了也难以瞑目!想到难舍的亲情,杨明国再次回到了福州市城区,四处流浪,边乞讨边寻找工作,他期望自己的生活能够出现奇迹。

                                                   罪责难逃 布控缉贪到天涯

   一次偶然的机会,杨明国在公园游逛时,认识了在福州打工的渠县农民梁文、周世华两人,他编了一套自己被骗无钱返乡的虚假遭遇,引起两位四川老乡的同情,让他夜里一起守护路灯,平等地领取报酬。白天,梁、周二人又带他到工地去打小工,杨明国每晚护灯的工资收入有40多元,白天打工能挣30多元,基本生活有了保障。

   一段时间后他有了一点积蓄,便在广场附近的曙光村租了一间房子住下,其后他又通知儿子杨某到了他的住所,杨明国为他也找了一份工作。在其生活安定之后,他又开始自在起来,一有空余时间,就到公园去打牌。至此,他的真实身份开始引起人们的注意。随之,追捕的法网悄悄向他张开。杨明国出逃后,潼南县检察院在检察长王代清的主持下召开紧急会议,研究布控追逃的方案,全面展开追逃工作。

   其后,检察院办案人员分别奔赴发案地和杨明国的老家开展工作,暗中调查杨的社会关系,寻找知情人,暗中监控,布控追逃在长线经营的思想指导下有条不紊地在进行着。经过两年多的精心经营,布控追逃工作喜获成功。

      2004年7月初,一个秘密信息传到重庆市潼南县检察院。潼南县检察院接到秘密举报后,立即组成抓捕小分队,由职侦局副局长张露岷带人连夜登机飞往福州市,在当地公安部门的大力配合下,一举将杨明国抓捕归案。

   杨明国在逮捕证上签字后,意味深长地对办案人员说:我知道自己被抓捕归案是迟早的事,但没有想到你们来得这么快,抓得这么准。我也曾想回家投案自首,又担心因自己出逃会被判极刑。现在我彻底解脱了,长期悬着的心也可以放下来了。天涯亡命的日子真难过呀!

   杨明国被押解回重庆潼南后,笔者在看守所见到了他,谈及个人犯罪的沉痛教训,杨明国十分后悔。他告诉笔者:自己出身在农民家庭,跃出“农门”后当了官,本来是全家的光荣和骄傲,可悲的是自己贪恋酒色,贪污犯罪。从小父母就教育自己要勤俭节约,不要贪污浪费。长大了多为人民办好事。在自己手中有了权后,忘记了家训,忘记了做人的根本,辜负了组织对自己的教育培养,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也辜负了妻儿的期望,给他们脸上抹了黑。

   而今已清醒的杨明国奉劝至今尚在做官的领导者:为人要正直无私,做官要清正廉明,贪是万恶之源,色是夺命之刀。

   杨明国出逃两年最终落入法网,必将受到法律的审判与制裁。他的下场向那些自作聪明的贪官们发出了警告:法网恢恢,疏而不漏,无论是谁,只要你胆敢以身试法,不管隐藏得多深,逃得有多远,最终将被捉拿归案,绳之以法。 (作者:陈通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