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彩票引发的犯罪己屡见不鲜。这个故事不同的是,文中的主人公真接实现过“梦想”,中了一次三百多万元的大奖,有过一次改变悲剧命运的机遇,可惜的是他没能把握这次机遇,反而变本加厉,义无反顾地走向深渊。
李冬彪彻底绝望了。自从6月7日厂里查账,他就感到了阵阵恐惧。不出所料,自己挪用公款的亏空,一一被发现了。
2004年6月10日上午,神情疲惫的李冬彪提着一堆杂七杂八的生活用品来到镇江市公安局投案自首。李冬彪很快被接到通知赶来的镇江市经济开发区人民检察院的检察官带走。
一起罕见的挪用250余万元公款买彩票的大案由此揭幕。
序 幕
李冬彪今年刚刚35岁,在熟人的印象中,他是个踏实本分的人。1989年7月,李冬彪从某财会职业中学毕业后,进入某船厂当了一名机械电工,1993年底被调入该厂财务科。
在那段时间内,李冬彪的表现相当出色。1996年取得了江苏理工大学会计专业毕业证书。1997到1998年期间,李冬彪连续通过全国助理会计师资格考试和全国会计师资格考试,成为厂财务科惟一的一名会计师。鉴于李冬彪出色的表现,不久厂里将他的工作由出纳调整为财务审核。
谁也没有觉察,李冬彪的心态也在这时候发生了变化。他开始对已经拥有的一切感到不满足,时常感慨凭什么学历、资历均不如自己的人职务却比自己高?命运对自己实在太不公平!这种郁郁不得志的感觉在他心里越积越深。受到阻遏的欲望开始寻找新的宣泄出口。终于,他的人生轨迹在其33岁时出现了一个重大的“拐点”。
为彩票,他花光了自己的积蓄
工作之余李冬彪是一个球迷,平常十分关注各种足球比赛。和许多球迷一样,李冬彪也喜欢对胜负莫测的每场比赛的比分进行预测。一段时间后,他发现自己对比赛结果的预测有着一种“天赋”,猜出来的结果往往八九不离十。
想到报纸和电视上不时公布的足球彩票的巨额奖金,李冬彪那颗躁动已久的心开始怦怦乱跳起来。2001年初一个周末的下午,在镇江市区环城路上的一家彩票销售点,李冬彪买下了第一注彩票。
同事的印象中,李冬彪是个懂得勤俭持家的好男人,从不乱花一分钱。但出人意料的是,第一次买彩票李冬彪就出手不凡,花了将近一个月的工资。经过几天漫长的等待之后,李冬彪失望的发现幸运之神并没有降临到他的头上。
初试失手激起了李冬彪“不屈不挠”的“斗志”,他坚信自己凭借资金优势,大批量地购买,总会有机会捞到一两条“大鱼”的。每次路过彩票销售点时,他都无法逃脱那致命的诱惑,每次下注的金额越来越大。遗憾的是,他撒下的“大网”每次都和那“诱人的大鱼”擦肩而过。
没多久,李冬彪就将自己十几年来辛辛苦苦积攒下的12万元存款搭了进去。
不仅如此,他还相继欠了亲戚朋友几万元的债。 面对这一切,老实本分的妻子动员了双方父母和亲戚朋友对李冬彪苦苦规劝。李冬彪似乎觉悟了,他痛哭流涕,发誓好好过日子,再不玩彩票了。李冬彪还在家人面前将以前保管的彩票付之一炬,以此作为自己告别彩票的一个仪式。
他陷入挪用公款的漩涡
“江山易改,本性难易”。这句话用在李冬彪身上再合适不过。过了几个月安分守己的日子后,他的手又痒了起来。但是积蓄早已花光,微薄的工资又被用来应付家里的日常开支。“结网”的钱从哪里来?
几经盘算,李冬彪瞄上了公款。他被自己的迷汤灌昏了:用单位的公款博一下,也许借助于资金优势会时来运转!等中了大奖后再将公款还上,完全可以做到神不知鬼不觉,何乐而不为?
2002年3月的一天,李冬彪在给单位开支票时故意多开了1万元。他很快从银行将这1万元提现,并且满怀希望地将之全部买了彩票。几个月后,他又将单位职工李某上交的4万多元购房款装进自己口袋,并且很快变成了彩票……短短几个月里,10多万元的公款经李冬彪的手打了水漂。
2002年底,李冬彪被厂里晋升为审核会计。但他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巨额的资金亏空像躲不开的阴影一样压迫着他。让他感到幸运的是,继任者对业务不熟悉,李冬彪在办交接手续时隐瞒了银行对账单,凭着编造的虚假余额调节表蒙混过了关。
担任审核会计后,李冬彪掌管了单位全部的银行印鉴章,凭着这些印鉴章,他可以任意提取单位账户上的现金。财务管理上这一重大漏洞给李冬彪提供了无限的“便利”。
从2003年初开始,李冬彪几乎没有拉下一期彩票,体彩、福彩、进球彩、胜负彩无所不包。由于资金有了“保障”,李冬彪投注额越来越大,出手就是几万元。
办案检察官在彩票点和省、市体彩中心的调查结果显示,李冬彪买彩票的劲头已近乎疯狂。侦查中提取的数百张彩票,装满整整一大本卷宗,其中竟有100余张彩票的面额达上万元!一度时期内,李冬彪经常光顾的那家空间仅3平方米大小的极不起眼的彩票销售门市,甚至因他而一跃成为全省的销售“状元”。
不过,在这“疯狂”之中,李冬彪对一件事始终保持着清醒,那就是要把单位的账做平,不能让人看出破绽。因此每到月底,他就奔波忙碌在各家银行,将单位资金在各账户间调来调去,以应付检查。
大奖没有能挽回他的命运
2004年是李冬彪玩彩票最疯狂的一年。由于他撒的“网”越来越大,竟然真的让他“网”到了一条“大鱼”。
2004年4月份开始,李冬彪每次买彩票的金额都已超过了10万元。密集的资金优势起了作用,4月17日、18日李冬彪花12万多元购买的一期彩票中了特等奖,中奖金额为340余万元,扣除所得税后,净得270余万元!
按照常人的逻辑,李冬彪应该心满意足,收手归山了。如果他此时悬崖勒马,中的特等奖的奖金,还能将他挪用了巨额公款造成的亏空填补起来。但事实恰恰相反,这个特等奖进一步刺激了李冬彪的欲望。 拿到奖金后,李冬彪将其中的100万元以妻子的名义存入银行,另外为应付单位正常业务开支,先后两次共将80余万元还到单位的账户上。剩下的80多万元再次被他投入彩票点。
4月25日、5月1日、5月2日、5月16日四天,李冬彪分别购彩票达104,976元、124,416元、144,888元和171,288元。5月9日这天,李冬彪创下了他买彩票的最高记录,一天内共购买彩票23张,总金额达到258,752元。
6月6日,李冬彪买了他最少的也是最后的一次彩票—— 一张32元的足彩。6月7日的这一天厂里整顿财务,开始清理银行账户,工作人员发现了某家银行账户上有3万元的亏空。李冬彪见情况不妙,很快逃离了单位。
这时候的李冬彪还没有彻底绝望,出逃后他向科长发短信,要求给他机会宽限几天。他把所有的梦想都寄托在那张32元的彩票上,不过残酷的现实使得他的这个梦想像肥皂泡一样破灭了。
结 局
经过镇江市经济开发区检察院侦查查明:李冬彪挪用公款共计人民币252万余元,案发前退还81万元,案发后检察机关共追缴了105万元,仍有65万余元无法归还。2004年10月9日,镇江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以挪用公款罪判处其有期徒刑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