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IPv6网络
当前位置:首页-典型案例
典型案例
殊途同归的两个电力贪官
时间:2005-07-29  作者: 该站(报)记者   新闻来源: 【字号: | |

    高度垄断经营的电力体制一向为人诟病,直至2002年底中国全面启动电力市场化改革,2005年5月1日,国务院颁布的《电力监管条例》开始实施。改革还在继续,但革新已有成效。 

   本文披露的两件职务犯罪案件均发生于电力系统改革之前。两案中,两名贪官身份不同,性格不同,掌握的权利不同,却最终殊途同归,以身试法。稍作分析,即可看出“电力腐败”的一些根由。  
    一个刚读完MBA的总会计师,一个尚未进入不惑之年的副处级干部,为了满足情欲,在自己掌握的“金库”里探囊取物……
  

                 栽倒在石榴裙下 

    张杏泉,1965年3月14日生,苏州市人,大学文化,上海华东电力投资有限公司总会计师。1984年9月进南京电力专科学校读书,1986年7月被分配至一发电厂任财务科会计。他为人处世谨慎圆滑,深得上司欣赏,因而仕途畅达,一路青云。1994年7月提为审计室副主任,1997年7月升为财务科长,2001年9月就成为中国华电集团公司下属一家大型发电厂的党委委员、副总会计师、财务部部长。40岁不到,就成了一名掌握着大量资金流量的“财神爷”。

                罪起偷情 

    苏州市人民检察院起诉书认定张杏泉贪污公款人民币260万余元,挪用公款人民币520万元(其中15万元没有归还)。目前该案仍在审理当中。 

     从一名有为的专家型财务干部堕落为好几百万的大贪,张杏泉致命的转折点,是5年前一个初春时节里的一次偷情。

  5年前,常去苏州城西一家“洗浴中心”泡澡的张杏泉结识了按摩小姐阿玲。阿玲是个从江西嫁到苏州的外地人,因为家境贫困而做了按摩女。一来二去,两人很快便由客人成了情人。既然成了情人,再做按摩女就有些不当,阿玲提出,想到保险公司去跑保险。

    说实话,张杏泉也不希望阿玲再抛头露脸,为别人服务,因此两人一拍即合。

     2001年6月,阿玲提出想买套房子,张杏泉理所当然要帮她一把。当然,要他自掏腰包帮情人是不可能的。张杏泉看到社保资金账上有积余资金500多万元,于是喊来老关系——一家人寿保险公司的俞经理:“我这里一笔500多万元资金,准备为职工买养老保险,这笔业务可以给你做,但必须优惠。”经过多次洽谈,最后商定以2%的优惠点子返回给张杏泉98240元。谈妥后,张杏泉在与阿玲幽会时说:“我做了一笔保险业务,你去开一张活期存折,我把这笔佣金打到你卡上。”阿玲听后很开心,很快办了一张活期存折。7月中旬,俞经理将钞票打到了阿玲的存折上。

    钱到手后,阿玲并不罢休,说买房子还缺一点。张杏泉有点生气,讲:“上次给了你9万多,你去买一套70多平方米的商品房最多10万元出头,缺的钱你自己去借点。”阿玲撒娇说:“我一个外地人,又没有稳定的收入,谁肯借给我?”没办法,张杏泉只能自己想办法。

    张杏泉想到了“买保退保”这条暗度陈仓的通道。他对阿玲说:“我以前不是给你做过一笔5.8万多元的保险业务吗?到期后你去办理退保,这笔钱你拿去买房子吧。”几天后,两人再次幽会时,阿玲依偎在张杏泉胸口说:“我买了100多平方米的房子,你给的两笔钱加起来还不够,我办了贷款。”张杏泉心里有些恼火,说:“你本事真够大的,这些贷款你如何还?”尽管阿玲的做法有点让他烦心,但在情人的温柔攻势下,他还是自掏腰包帮她还了那笔四万元的贷款。 

    这就是张杏泉第一情人的故事,两人的这段“婚外情”维持了一年多。 

               香车美女

  2002年,张杏泉因攻读MBA而到南京听几个月的课。一个人住在酒店实在孤独无聊,他便常到酒店的美容厅做按摩,很快又与年轻漂亮的按摩女慧慧相熟。在南京读书的那段时间,慧慧陪他度过了一个又一个良宵。慧慧小姐攀上大树后,便辞了工改由张杏泉供养着。 

    2003年,张杏泉读完南京的课程,把慧慧带到了苏州,并许诺给她买一套房子。 

    为了给两人构建一个温馨的安乐屋,张杏泉又想到了退保。作为一个"财务大臣",他手里捏着多份由其一个人操作的保单。2002年12月初,他拿出三份保单,找来老关系俞经理,要他帮忙办退保。这些保险都是他以前为讨好情人阿玲给她做的业务,总共15万元。12月中旬,俞经理扣除规定的费用,将139500元现金送到张杏泉的办公室。不久,张杏泉又拿出6份共计45万元的保险单,由俞经理帮忙退保,再次拿到418500元现金。

    两笔总共558000元现金拿到手后,张杏泉抖了起来。2003年4月底,他花了35万多元买了一套120平方米的商品房,将产权给了慧慧,又自掏腰包花了6、7万元进行了装修。除此以外,每月另给她1000元生活费,将她像"金丝鸟"一样包养了起来。为了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他又花26万元买了一辆"风神蓝鸟"轿车。 

              在劫难逃

  张杏泉在厂里担任副总会计师时,因为当时没有总会计师,实际负责全厂的财务,并对下属二级企业的财务进行监督和管理。分管厂长因为不懂财务,财务上资金进出也都是由张杏泉一手操作。权力失去监督,就会令人无所顾忌。本是国家资金的"金库"就成了张杏泉私人的钱包。只要他动了邪念,基本上想做什么就能做什么。除了为自己的风流账买单外,他还经常挪用里面的资金帮助他的那些朋友。今天王老板要借几万元资金周转,他随手一挥就是6.8万元;明天许老板成立公司需要注册资金,他大笔一划又是500万元。 

    2001年下半年,曾问张杏泉借过100万的袁经理请他吃饭。酒过三巡,袁经理提出:"我公司最近资金周转困难,请你帮忙借300万元周转两个月,到时肯定归还。"因为袁经理以前借款都按时归还,所以张杏泉二话没说就从"筹建处"划出250万元。然而,他没有想到袁经理这次失信了,除了分两次归还了30万元和20万元外,余下的200万元再也无力归还,每次催讨借款,他总是两手一摊。2002年初,张杏泉被借调到国电华东公司财务部挂职,为了掩盖这笔挪用留下的漏洞,他移花接木,将电厂一笔200万的账外资金划入电厂账户,并在办理财务工作移交时隐瞒了实情,使单位对这笔公款失去了控制。如此一来,袁经理欠下的200万发电厂的公款就成了他张杏泉的私债。 

    张杏泉虽然因管理混乱而逃过一劫,但他却被袁经理彻底套住了。后来,袁经理再次请张杏泉吃饭,并提出:"我现在资金非常困难,你再给个二十来万让我用一个月,不然那笔200万的借款真要鸡飞蛋打了。"此时的张杏泉骑虎难下,明知借出去的钱是"肉包子打狗",但也只能作侥幸一搏。2002年10月21日,张杏泉到发电厂下属的"装卸社"领了15万元"力资费",自己私人又拿出5万元,凑成20万元借给了袁经理。俗话说:站着放债,跪着讨债。一个月很快过去了,虽然张杏泉从没有停止过追讨,但直至案发,袁经理也没有兑现他的诺言。 

    然而,正是这15万元挪用公款,最终成为案发的重要线索。2003年10月,检察院在调查"装卸社"有关经济问题过程中,发现副总会计师张杏泉涉嫌挪用公款线索,从而牵出张杏泉重大犯罪问题。此案经检察机关侦查,认定张杏泉共贪污公款人民币260万余元;挪用公款人民币520万元,其中15万元没有归还。(阿玲、慧慧为化名)  特约记者郭小聪

                孤岛上的采购要员■  

     2005年6月10日,作者在溧阳监狱看到了正在服刑的杨大为。他中等个头,五官端正。和作者论及自己的犯罪过程和对电力系统弊病的思考,他侃侃而谈,神情很放松。看来,在监狱里几个月的面壁思过,已经让他想清楚了很多。 

    杨大为1963年出生于无锡市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十年寒窗苦读,于80年代中期考上了江苏省电力学校。毕业后,他被分配到一家电力企业,1999年被提拔为副厂长。 

    对这家他呆了将近20年的电力企业,杨大为形容说:"那是一个孤岛。" 

    说是"孤岛",除了那家企业具有不同于周边地区的特有的语言特征、生活习惯外,更重要指电力系统实行的高度统一的垄断式的条线管理。除了缴纳一定的税收和赞助当地一点费用之外,企业的人、财、物与当地关联甚少。当地政府管不了这个建制比自己还高的企业,而条线管理也基本上因了"山高皇帝远"而名存实亡。 

    杨大为担任分管设备、经营、三产等业务的副厂长,自然就成了一名采购大量物资的要员。这个有着几千号职工的大型企业,大到每年170万吨的煤炭,小到肥皂、草纸这类劳保用品,都是一些人眼中的发财机会。因此,杨大为周围聚拢着一批各式各样的原料、设备供应商,为了拉近和杨大为的关系,行贿似乎是必经的途径。 

    该企业每年的用煤量在170万吨左右,70%由计划统配,30%自行采购。这个30%就成了众多煤商逐利的地方。陕西有个姓王的大煤商尽管在他老家那里生意做得很大,但初到生地,人头不熟,如何成为那个30%的煤炭供应商颇费了一番思量。 

    1999年,几经周折,在别人的引见下,王老板见到了杨大为。而此时,杨大为正为自己新买的房子装修一事头疼着呢!杨的老婆讲明了装修房子的钱不从家里开支,要老公另外想辙。王老板听说此事,立刻奉上2万元,解了杨大为的燃眉之急。2万元换来王老板梦寐以求的煤炭准入证。 

    在杨大为身边那帮巴结、讨好的人当中,有一个人很特殊。在杨大为还没有荣任副厂长之前,她就独具慧眼,看准了这个小字辈将来会有无量前途,就认定了这支"绩优潜力股",大做"投资"。 

    此人是该企业下属的劳动服务公司的一位女经理。工于心计的女经理认了杨的女儿为干女儿,和杨家攀上了干亲关系。逢年过节,房子装修,干女儿出国等等,都成了女经理送钱的大好机会。从1999年起,这位女经理共向杨行贿4万余元。 

    当时,除了女经理的这家劳动服务公司,企业下属的做劳保用品的公司还有另外一家。虽然本是同根生,但是两个公司都是独立核算,形成了事实上的竞争关系。起初,女经理这家处于弱势,大概每年只能捞到个20%左右的业务。但是,自打1999年起,女经理的劳动服务公司的业务量直升。原因人人明白,他的干亲杨大为当上了分管经营的副厂长。 

    为了回报女经理,杨大为还授意她虚开三张发票,杨厂长大笔一挥,就调拨了20余万作为劳动服务公司的经营补贴。 

     除此以外,杨大为还利用分管业务之便,多次收受供应商的贿赂: 

     2000年、2001年,杨大为两次收受一能源供销公司经理送的人民币共计10000元; 

     2000年至2003年,杨大为四次收受一金属制品有限公司经理所送人民币共计10000元; 

      2003年,杨大为收受一设备安装公司施工队队长送的人民币5000元…… 

     杨大为生性胆小,行事谨慎,收受贿赂也多是半推半就。但企业家大业大,杨大为手中的权力又无人监管。因此,有人甚至当着面对杨大为说:"只要从你指缝里漏出一点点,我就能发得不得了。"杨大为自然成了众多想靠他发财的人的进攻目标。浊浪汹涌,脚跟不稳的杨大为终于被卷进漩涡。 

     其实,杨大为完全有悬崖勒马的机会。几年前,在"三讲"教育中,曾发现杨有两万余元的经济问题。鉴于杨是业务骨干,受领导器重,最终经研究决定,对杨内部处理了事。虽然,杨大为有过表面的忏悔,但这次经历反而使杨产生了侥幸心理,认为自己作为业务骨干,会得到领导的保护,即使出点问题,最多内部解决,不会受到法律的追究。于是,在犯罪的泥沼里,杨大为越陷越深。 

     2004年8月23日,杨大为因受贿15万余元被苏州市相城区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5年。文/姚娟 刘文■ (责编 华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