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IPv6网络
当前位置:首页-典型案例
典型案例
请求轻判!女婿杀害岳父案的亲情拷问
时间:2005-10-27  作者: 本站通讯员   新闻来源: 【字号: | |
    如果自己的父亲被杀害,而且是姐夫亲手作案,你该如何面对?重庆市巫山县的一位普通农民得知父亲被害的详情后,会同母亲、姐姐和家族亲戚、邻居向有关部门联名上书为杀人犯(姐夫)求情。一脉相承的儿子缘何做出如此举动,杀人案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秘密?笔者对这起女婿杀害岳父案进行了详细调查。
                            家经难念,岳父岳母“家战”不断
     今年31岁的重庆市巫山县曲尺乡白岩村四社农民孙裕春及其妻子是村里公认的老实人,结婚多年,两口子相敬如宾和睦相处,与同村的人也从未红过脸。随着两个儿子先后降生,这个小家庭更是其乐融融。
     虽然小日子过得殷实,可岳父岳母关系紧张。这让与岳父咫尺之隔的孙裕春十分尴尬:逢年过节登门拜见老人都要看二位长辈的脸色行事,生怕得罪谁。
    俗话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自从与妻子结婚后,孙裕春就见证了岳父岳母之间的“家战”。岳母李伦香老实本分,是村里人称道的贤妻良母;岳父张发伦却是村里有名的“恶人”。不仅在家里摆副“大男子”架子,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在外人面前也霸道十足,打架斗殴是他的家常便饭。1981年因故意伤害他人,被判刑四年。张发伦为自己的恶习付出了代价,让家人也跟着饱受白眼。但家人总希望他改过自新,重新做人。然而出狱后的张发伦并未收敛,在狱中也打架滋事,多次被关禁闭。
     1985年,张发伦刑满释放。从踏进家门那天起,李伦香又成了丈夫张发伦的“出气筒”。稍有不顺或怠慢,张发伦轻则臭骂,重则挥拳毒打。备受虐待的李伦香一天天盼着儿女快快长大,以此感化丈夫。九十年代中期,儿子女儿相继成家立业,但本性难改的张发伦依然我行我素,在家里“一统天下。”
    孙裕春聪明能干,待人和善。成为张家女婿后不仅把小家庭打理得井井有条,还以“大家”为重竭力调和家庭矛盾和外围关系,这让岳母李伦香十分欣慰,把女婿当儿子一样看待。自恃说话“一人算”的张发伦却对女婿的举动耿耿于怀,经常对孙裕春横加指责,就连孙裕春携妻带子登门拜见也百般挑剔。在张发伦眼里,孙裕春与妻子是同一条船上的人,时时处处提防有加。
     一天深夜,孙裕春在睡梦中被妻子喊醒。原来岳父岳母干戈又起。见惯不怪的孙裕春本不想介入老人的家事,可岳母邻居来人急切地说:“你去劝劝吧,不然会出人命的!”孙裕春为之一震,赶忙披上睡衣往岳母家赶。刚到院坝就听见岳母的哭泣声和岳父歇斯底里的吼叫声。孙裕春和妻子在邻居的帮助下砸开屋门,扶起遍体鳞伤的岳母。岳母的哭诉唤起孙裕春的同情,便心平气和地说了几句岳父的“不是”。张发伦哪能容忍女婿的指责,立即将矛头转向孙裕春,对他破口大骂,还从厨房找来菜刀扬言要除掉这个“吃里扒外”的女婿。好在邻居及时制止,才避免一场血案。 
    从那以后,孙裕春对岳父畏而远之,对其家事不再过问。见女婿保持沉默,张发伦又主动挑衅。对外宣称女婿不敬孝道,不近人情。孙裕春强压怒火,好在妻子、岳母及乡邻都熟知他的为人,多方劝他不与岳父计较。 
    看着自己的孩子一天天长大,岳父岳母的“家战”也与日俱增。孙裕春心里有说不出的苦衷。经常玩笑似的对妻子说:“你爸家的这本经咋这么难念哪!”小两口也曾想过让老人分开住或是离婚,但他们马上又打住这种想法,依照张发伦的习性,他不会轻易放过妻子。
    后来,张发伦不仅对女婿怀恨在心,就连女儿和外孙也一同视为“心腹之患”。一个家庭闹到这般境地,孙裕春在满腹委屈的同时,多次找村委会和派出所调解,但收效甚微,孙裕春感到无比绝望。 
                             劝架生悲,女婿怒杀岳父 
     随着时间的推移,孙裕春与岳父的关系仍然是忧怨参半。对勤奋劳作却经常遭到打骂的岳母,孙裕春觉得十分可怜和无奈;对霸气十足的岳父,孙裕春敢怒不敢言,处处小心行事,时时谨慎为人。
    每天一小吵,三天一大闹。2003年,这种极不和谐的家庭纠纷终于升级为血案。当年6月16日,玩世不恭的张发伦象变了一个人一样,一大早就赶着骡马帮别人驮货去了。超负荷劳作的李伦香没象往常一样早起,躺在床上对丈夫的异常举动“偷着乐”,天真地指望丈夫会一改常态,尽心经营这个不平静的家。
    两个小时后,张发伦从外面回来。见厨房冷灶冷锅,妻子居然睡着懒觉,张发伦气不打一处来,冲着妻子一顿臭骂。李伦香忍着心痛和身痛没有理会。张发伦变本加厉,越骂越凶,实在听不下去的李伦香随口抵触了几句。张发伦便气急败坏地摔砸家里的电筒、锅碗等物品。看着用粮食换来的家具被砸烂,李伦香不顾一切地拦着丈夫。张发伦顺势将妻子推了个趔趄。不解恨的张发伦又抓起妻子挥拳痛打。对张发伦心狠手辣的恶习早有体验的李伦香趁丈夫上厕所的间隙,挪着身子打电话向女婿孙裕春求救。孙裕春听说岳母又遭毒打,快出人命时,立即放下农活,箭一般地赶往岳母家劝架。
    屋里一片狼藉,丧心病狂的张发伦将白糖摔在地上还不解气,又将尿撒在白糖上,大热天散发着难闻的气味。孙裕春见两位老人正在气头上,没象往常一样对岳父指东说西,反而指出岳母的不是。原以为这样能感化岳父,改变他对自己一家人的看法,可张发伦却毫不买账,抓不到女婿的“弱点”,张发伦再次将矛头指向李伦香,起身要打李伦香。站在岳母身旁的孙裕春生怕再生事端,连忙抱住岳父。张发伦对女婿的阻止很是气愤,一边骂,一边使劲挣扎。两人从屋里扭到院坝。毕竟张发伦已年近六旬,扭不过年轻力壮的女婿。当孙裕春将张发伦压在地上,脸皮被蹭出几道血口后,气急败坏的张发伦大声叫嚷,要孙裕春滚出家门。可孙裕春此时不敢松手,生怕岳父再大打出手。没想到,张发伦一脚踢向孙裕春的生殖器。孙裕春“哎呀”一声松手,忍着剧痛落荒而逃,张发伦一边紧追不舍,一边扬言要整死孙裕春的儿子及全家。孙裕春深知红了眼的岳父什么事都干得出来,便径直回家拉着大儿子往屋后跑,并吩咐妻子也赶快拉着小儿子到外面避一避。见女婿择路而逃,张发伦返回家拖出菜刀追赶女儿。拉着儿子刚出院坝的女儿迎面碰到挥舞菜刀的父亲,还没来得及开口,张发伦便将菜刀甩过来,菜刀从女儿的肩膀飞过。张发伦捡起菜刀准备再砍时,孙裕春及时赶到,将张发伦按到在地。随后,邻居们也相继赶到,夺下张发伦手上的菜刀。
     一桩家庭纠纷本该就此结束。但自觉“丢了面子”的张发伦难咽“女婿帮丈母娘”的恶气,他口出恶言“先弄死孙裕春一家,再除掉李伦香”。闻听岳父此言,孙裕春吓得携妻带子住进堂兄家。本想避开岳父,让他消消气,然后重归于好。孙裕春的躲避并未感化张发伦,反而激起他更大的怨恨。当晚,丧心病狂的张发伦跑到孙裕春的承包地里将其2分多地的玉米砍得精光,还不解恨的张发伦又将孙裕春家的门窗砸坏。周围邻居实在看不过去了,强行将张发伦拽回家。乡邻及族人刚走,张发伦又拿李伦香撒气,李伦香稍有辩解,张发伦拖刀动斧般的直逼李伦香,好在被登门看望的侄儿碰上,才制止了张发伦的行凶行为。当晚侄儿及其他族人轮番规劝张发伦以家为重,不能施暴于人,可张发伦已是铁石心肠,一直声称要将孙裕春一家弄死才罢休。
     已经长出玉米棒子的庄稼被毁,好端端的门窗被砸,借居堂兄家的孙裕春又气又急,担心岳父还要闹出什么事来。听说父亲扬言要弄死自己一家人,女儿张兴芳抱着儿子失声痛哭,怎么也想不到父亲会这般绝情绝义。回想打小父亲对待家人的凶恶举动和对外人的斗殴场景,张兴芳终于思忖出父亲性格偏激已久,过激行为绝非偶然。张兴芳越想越害怕,但他总以为父亲年岁已高,不再年轻气盛,再说看在两个乖外孙的份上,亲生父亲只是说说气话,不会动真格。她又把想法告诉了丈夫,孙裕春将信将疑,但他相信岳父毕竟是妻子的血肉父亲,再气再恨不会对女儿及外孙下手。
    6月17日一大早,还未从害怕中回过神来的孙裕春接到密报:张发伦正在家里赶制炸药包。孙裕春惊出一身冷汗,手足无措的孙裕春在乡邻的提醒下,三步并作两步地向村委会报案。村委会对张发伦知根知底,先前多次调解张发伦家庭和邻里纠纷,最后均以张发伦的固执告终。驻村干部建议孙裕春到派出所报案。公安民警及时赶到收缴了张发伦的炸药包,并于理于法地劝说张发伦,在民警面前,张发伦总算有所收敛,在场的乡邻及族人以为纠纷得到平息,都放心地松了一口气。
    民警走后,张发伦又故伎重演。6月18日中午,孙裕春独自返回家中(妻儿仍在外躲避),收拾家里的残片断物。张发伦闻讯手持镰刀赶往孙裕春家,对着孙裕春的玻璃窗户一阵猛砸,然后又冲向外孙的房门乱砸。孙裕春战战兢兢地呼喊岳父不要砸,砸红眼的张发伦哪里听得进,手持镰刀直扑孙裕春。孙见状赶忙向院坝跑,张发伦紧追不放。情急之下,孙裕春在院坝边捡起一根木棒,照着张发伦的手上和头部打去。猝不及防的张发伦应声倒地。打到张发伦,孙裕春担心岳父还会后发制人,便用栓骡马的绳子勒住岳父的颈部,直至张发伦不再动弹。
    见岳父不能动弹,又累又急的孙裕春吓得瘫软在地上,不知如何是好。他曾想过向公安机关投案自首,可他不甘舍弃妻儿,更不愿坐牢受罪。于是他径直往山上跑。孙裕春担心自己走后妻子着急,就在途中向一位亲戚打电话说弄死了岳父,这位亲戚动员他到派出所投案,可孙裕春却连夜出逃。
    因张发伦接连几天不断在家闹事,包括儿子、妻子在内的家人都不敢在家里留宿,分别寄居在亲友家。直到6月18日下午5时,家人才得知张发伦死在孙裕春的院坝。家人赶忙聚在一起商量处理后事。当地派出所得知张发伦死亡后,赶忙向县公安局刑警大队报告,经法医鉴定,死者系他人用绳索勒颈而造成窒息死亡。办案民警经过走访将作案嫌疑人锁定在孙裕春身上,但在询问嫌疑人的家人及亲友时,均不知道其去向。当地公安机关立即将嫌疑人孙裕春作为网上逃犯向全国通缉。 
                            亲情拷问,亲属乡邻联名请求轻判
    孙裕春的出走、张发伦的被害、公安机关的介入,在村里炸开了锅,村民议论纷纷。更让孙裕春的妻子、内弟及岳母赶到莫名的悲痛和伤心。虽然公安机关将孙裕春锁定为嫌疑人,但他们不敢相信从未与人红过脸的孙裕春会杀人,而且是自己的岳父。 
     孙裕春既要躲避追查,又要维持生计,便将出逃地选在远离家乡的广东省从化市。尽管这里熟人少,不易被人认出,但孙裕春却不敢像其他打工仔一样满街找工作,只好寻觅做工隐蔽又不起眼的活。可真要找这种“隐身”的工作绝非易事。一连几天,孙裕春像无头的苍蝇在城市角落里乱窜,闻听警笛声便全身竖起寒毛,紧张得要命。一天夜里,孙裕春在一家小旅馆住宿突遇居委会查户口,老实巴交的孙裕春没有引起居委会的怀疑,侥幸躲过一次。有了这次教训,孙裕春再也不敢住旅馆,而是在郊区和民工挤在一起。
    一周后,孙裕春在废品收购站找到一份差事,虽然工作环境差,但孙裕春觉得从事废品收购工作相对比较安全。作案后的恐惧、离家后的思念煎熬着孙裕春的心。 
    2004年春节前一天,孙裕春所在的废品站早已放假,可他却有家不敢回。蜷缩在小屋里,村头飘来的浓浓“除夕年味”让孙裕春思绪难平。经过一阵激烈的思想斗争,孙裕春第一次打电话回家,让妻子过年后到从化,俩人一起打工。随后,孙裕春的妻子突然外出打工引起当地公安机关的注意。2005年5月9日,重庆巫山县公安局刑警大队民警在广东省从化市江浦街江村某废品收购站将孙裕春抓获。孙对打伤岳父并用绳索勒死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 
    孙裕春归案的消息传到村里后,包括死者儿子、妻子在内的亲友族人以及乡邻都对孙裕春表示同情。2005年5月26日,死者的儿子、女儿、妻子以及孙裕春和死者所在的村民共200余人联名向公安、法院、检察机关和相关部门递送请求书,要求司法机关对犯罪嫌疑人孙裕春给予从轻或减轻刑事处罚。他们在请求书中写道:“孙裕春出手伤人并致死,是被逼无奈,是为了自救。死者生前表现不好,且有犯罪前科,他对自己的死应该负有责任……”
    关押在看守所的孙裕春在接受检察官讯问时,眼里噙满泪水。他说,自己亲手勒死了岳父的事实是不会改变的,他很后悔,很后悔当时的冲动。他希望自己能够为自己的家庭和岳母担负起责任,并请求司法机关考虑到此案的家庭原因,从轻或减轻对自己的处罚。 
    死者的儿子张勇仍沉浸在巨大的悲恸之中,并且承受着一些不明真相的人散发的“父亲被害,还为杀人犯求情”的流言蜚语。“向有关部门联名上书并非一时冲动,”张勇说,“死者虽然是我父亲,但他确有不人道和极端的做法,从根本上说,父亲的粗暴和武断是这场悲剧的导火索。而且孙裕春并非与父亲积恶如仇,他只是劝架而已,其出发点是好的。”说到亲情,张勇说,父亲的死让他很伤心,更伤心的是家庭的残缺。但在法理面前,如果不弄清过程和背景,而是一味地强调结果,对于杀人者来说有些不公平。所以我们联名上书向有关部门反映实际情况,尽力挽救姐夫,请求司法机关给他重新生活的机会。这样做才能让自己的良心好受些。
     主办该案的检察官介绍说,联名上书为杀人犯求情的做法并不鲜见。但本案的求情举动却很特殊。死者亲人能在亲情的拷问下为杀人犯求情,既是他们在情与法的双重考验下作出理智的选择,又体现了他们对嫌疑人的尊重。考虑到本院的实际情况,检察机关在公诉意见书中写到:孙裕春归案后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被害人有一定过错,可以酌情对被告从轻处罚。
     2005年10月10日,一审法院以故意杀人罪判处孙裕春有期徒刑7年。
     亲情的异化升级成一场家庭悲剧;亲情的拷问演绎法网柔情。死者已逝,生者当警。维系亲情,经营亲情,保鲜亲情,让和谐的亲情永驻每个家庭,弥漫每个角落。 (潇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