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IPv6网络
当前位置:首页-典型案例
典型案例
女出纳:一失足成千古恨
时间:2004-02-02  作者: 本站通讯员   新闻来源: 【字号: | |

       女出纳员染上赌博恶习,把手中保管的公款视作“私房钱”,慷慨地扔向赌桌;

      年关将近,眼看自己捅出的窟窿即将暴露,出纳员横下一条心,与丈夫排除万难,把公司“小金库”里的另数十万元钱攫为己有:

    能“掩盖”自己挪用公款的事实,也能为即将升学读初中的儿子准备好备用金;然而,这一切都只是向灵、刘超文夫妇一厢情愿的事,他们自以为上演了一出监守自盗的好戏,却终究为自己画地为牢。

元旦前夕      存折不翼而飞

       重庆市万州区某集团股份公司下属的工程安装公司任财务处长力简(化名),在完成2000年上缴集团公司下达的利润指标后,经公司领导研究同意,将安装工程费中的一部分提出来放在公司账外。这部分钱进入了通常所说的单位“小金库”后,存折由出纳员向灵保管,而存折密码则由力简自己保管,两者相互制约以确保“小金库”万无一失。

       12月29日上午一上班,因新春“元旦”佳节马上就要到了,不用公司领导吩咐,身为财务处长的力简自然明白,按照公司惯例,这是到该给职工发过年钱的时候了,因此力简就叫向灵到银行去把小金库的钱取一部分回来备用。 “好的,我马上就到银行去”,听到处长的吩咐,出纳员向灵爽快地应承道,然后就去办公室打开保险柜,在里边东查西找一会儿后,自言自语地说:“存折到哪里去呢?” “什么?找不到存折了?向灵,你莫开玩笑哟,那上面还有公司的75万块钱哟,你再仔细找找!”,一听向灵说没找到存折,力简生怕她把存折搞丢了,急得嗓子直冒烟。向灵又把保险柜翻了个底朝天,仍没找到公司的那本小金库存折,鼻子眼睛都愁到了一块。突然,她把脑袋一拍,对力简说:“想起来了,我想起来了,力处长,这本存折现在没在我这里了,是放在你那里保管着的哟!” 闻听此言,力简惊得冷汗直冒:“向灵,你不要乱说,这本存折明明是由你负责保管的嘛,今年“中秋节”给职工发过节费时,你到银行去取款,我把原先由我负责保管的存折密码条都一起交给了你的嘛,你怎么说存折在我手中呢?!” 向灵坚持说“中秋节”取款后就将存折及密码条一同交给了力处长保管,两人在办公室里反复争论,找不到一个彼此共同认可的答案。力简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赶忙跑到银行查询,结果令她不寒而栗:公司小金库的这本存折上只有30万元了,另外45万元已经不翼而飞!

       力简不敢迟疑,赶紧回公司将向灵丢失单位小金库存折的事向公司领导层汇报,领导班子成员逐一找向灵谈话,而向灵则一再坚持前面的说法不变,并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说得有板有眼的,力简又不承认她保管了这本存折,做了一天的工作,公司领导们还是未能弄清事情的真相,只好于第二天向公安机关报了案。接报后,公安机关立即展开侦查,认为向灵作案的可能性较大,于是于30日下午将其带回局里接受调查。向灵仍显出一副无辜受屈的可怜样,说法与以前没有半点差异。为了尽快查明事实真相,经领导批准,公安机关当天依法对向灵采取了留置措施,并加大外围调查和审讯力度。第二天,向灵的心理防线被突破,痛哭流涕地交代了她伙同丈夫刘超文侵占公司小金库公款的犯罪事实。当日,刘超文到案后,见大势已去,很快放弃了抵抗,向侦查机关作了与向灵相同的供述……   

                妇唱夫随 鲸吞公司小金库

       80年代末,向灵通过招工考试,顺利地被万州当地一家效益很好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属的安装公司录用为工人,因工作勤恳,后被公司任命为单位出纳员。

       90年代初,“赌博”陋习在社会上渐起,因向灵所在公司的效益一直较好,职工手中握有的钱相对较富余,在他人的邀约下,向灵慢慢地开始涉足打麻将等赌博活动。迈进赌潭容易抽身难。到了1995年上半年,向灵就已把自己家的积蓄全部输光。为了翻本,2002年5月,向灵第一次将手伸向了自己保管的公款,以期在赌桌上能时来运转,把自己以前输掉的钱赢回来。岂料,她这次带去的4000元公款仍同以往一样,一夜之间就悄无声息地流入了同桌赌徒的腰包,这时,赌红了眼的向灵已别无选择,只有一次又一次地挪用公款。同年12月17日,眼瞅年关将近,单位决算在即,“自己到底拿了多少公款输掉了呢?”向灵本人也是一本糊涂账,下班回家后,她粗略地盘算了一下,结果让她大吃一惊:短短的几个月时间,17万元(实际上是22万元)公款就被她象流水一样输掉了!晚上,向灵对丈夫讲了今年自己输掉公款17万元的事,同是该公司职工的刘超文听了后同样很着急。

      怎么办?夫妻两绞尽脑汁都未想出一个万全之策来。夜深人静,向灵夫妇急得焦头烂额,没有半点睡意,无论如何也得要想出个办法才行啊!突然,一个念头在向灵脑海中一闪:自己不是还保管着一笔单位小金库的钱吗?何不先用小金库的钱把自己在单位大账上拉下的窟窿补上再说呢?因为中秋节利用小金库的钱给职工发放节日费到银行去取钱后,财务处长力简就把这本存折的密码条交给向灵一人保管了,这样,向灵就可以不经过任何人的监督就能独自一人到银行提现金。这时,一向颇有心计的向灵被这个犯罪的想法蒙蔽了理智,对刘超文说:我们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明天你就到银行把这75万元提出来,将其中的17万元拿出来填补我赌博拉下的窟窿,剩余的钱我们存在一边,娃儿马上要读初中了,我们先给她把学费存起;钱取出来后,我就一口咬定存折是放在力简那里的,单位查不清就会算了的。刘超文一听,也觉得这是一个十全十美的“好主意”,但认为自己亲自出面取款,很容易暴露目标。两人又经过一番谋划,最后商定由刘超文找在远离万州区三百公里外的重庆主城区开车的战友许某出山,由其化装到银行取款,事情完结之后给予他一定的报酬;待许某回重庆后,即使银行的监控系统捕捉到了他取款的场面,但他早已回到三百公里外的重庆,在万州城根本无法找到他,这样就成了一件无头公案。

2002年 12月18日,刘超文与许某取得电话联系,让他来万州帮别人到银行取点钱,并许诺给予相应的报酬,许某听后,欣然允诺,当天就往万州赶。19日、20日,许某戴上刘超文为他化装准备用的眼镜、帽子,拿着向灵提供的单位小金库的那本存折及密码,在万州城内8个银行网点共计取出公款40万交给刘超文,向灵将其中的17万元填回公司大账,刘超文则将其中的6000元存入自己的信用卡上以备零花,给了许某3万元酬金,余下的钱刘超文则用假名“孙海”、“文一”存入银行以备孩子上中学读书用。20日晚,心头感到有些发颤的刘超文对向灵说“我们已经取出了40万元钱,余下的就不要去取了,频繁地大量取款怕引起银行方面的怀疑”,向灵觉得刘超文讲得有理,遂同意不再到银行取款,便独自一人在家里将公司小金库的那本存折及密码烧毁,然后就一口咬定这本存折及密码是由公司财物处长力简保管的,以此逃避责任。常言道: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向灵、刘超文夫妇自编自演的这出贼喊捉贼的闹剧终于在他们的彻底失败中落下帷幕。

       2003年5月16日,法院一审以向灵、刘超文犯职务侵占罪,分别判处二人有期徒刑8年、并处罚金人民币2万元和有期徒刑3年、缓刑5年、并处罚金人民币1万元。

小金库    是她赌博的唯一诱因?

       向灵、刘超文夫妇聪明反被聪明误,原想利用公司财务制度管理不严的漏洞大捞一把,结果只落得一个鸡飞蛋打、夫妻俩双双遭法办的可悲结局。当然,这一切都是他们咎由自取,但通过此案的剖析,我们也不难看出,社会上存在的赌博活动及单位私设小金库的现象对向灵夫妇走上犯罪道路客观上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如果我们对此不加以重视,在她们之后难免还会有李灵王灵张灵之类重蹈向灵夫妇的覆辙。

      毋庸讳言,赌博这种旧社会遗留下来的陋习,在当今的文明社会又有沉渣泛起且愈演愈烈之势,参赌人员面之广、成分之复杂实在是令人心惊。据重庆市某区检察院对1998年至2002年该院立案查处的职务犯罪案件进行分析,发现因赌博而引发的职务犯罪案件占该院这几年立案侦查的经济犯罪案件27%左右。一些参赌人员本身是单位的领导或财务人员、供销人员等,他们直接经管着单位的钱物,一旦这些赌徒输红了眼,翻本心切,往往就会利用单位财务管理混乱等可乘之机而胆大妄为、不计后果地将手伸向自己保管的公款,加上一些单位不顾各级领导机关三令五申不准私设小金库的禁令而大量设立账外账,这更给那些能够接触小金库的赌徒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后盾”,同样也是为他们走向毁灭提供了催化剂。因为无论如何说,一般单位的小金库只以单位领导或少数相关财务人员为有限的知晓范围,其收支随意性大,账务的透明度低,监管自然不到位。从实际的办案情况来看,现在是不少的企业事业单位设有小金库,一些党政机关和个别的司法机关同样设有小金库;一些单位不仅只设一个小金库,而且单位下属的科室部门还层层设有小金库,小金库保管的金额也越来越大,动辄数十、数百甚至上万元,有的小金库保管的金额远远超过了某些单位大金库保管的资金。然而,赌博、小金库的存在只是向灵夫妇犯罪的唯一诱因?恐怕这才是我们应该思考的。 通讯员:周一志